表麵淬火熱處理工藝類型有哪些
此篇為大家介紹有關於表麵淬火熱處理的知識,想要學習鋼材鑄造及加工處理的朋友可以先來了解一下與淬火相關的理論知識,以下一起來學習熱處理淬火工藝類型及表麵淬火熱處理介紹。
表麵淬火熱處理介紹:
通過不同的熱源對工件進行快速加熱,當零件表層溫度達到臨界點以上(此時工件心部溫度處於臨界點以下)時迅速予以冷卻,這樣工件表層得到了淬硬組織而心部仍保持原來的組織。工業上應用較多的為榴莲视频色在线观看加熱和火焰加熱表麵淬火。
淬火加熱溫度:
淬火加熱溫度,主要根據鋼的相變點來確定。對亞共析鋼,一般選用淬火加熱溫度為Ac3+(30—50℃),過共析鋼則為Ac1+(30—50℃)。之所以這樣確定,因為對亞共析鋼來說,若加熱溫度低於Ac3,則加熱狀態為奧氏體與鐵素體二相組成,淬火冷卻後鐵素體保存下來,使得零件淬火後硬度不均勻,強度和硬度降低。比Ac3點高30—50℃的目的是為了使工件心部在規定加熱時間內保證達到Ac3點以上的溫度,鐵素體能完全溶解於奧氏體中,奧氏體成分比較均勻,而奧氏體晶粒又不致於粗大。對過共析鋼來說,淬火加熱溫度在Ac1~Ac3之間時,加熱狀態為細小奧氏體晶粒和未溶解碳化物,淬火後得到隱晶馬氏體和均勻分布的球狀碳物。這種組織不僅有高的強度和硬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較好的韌性。如果淬火加熱溫度過高,碳化物溶解,奧氏體晶粒長大,淬火後得到片狀馬氏體(孿晶馬氐體),其顯微裂紋增加,脆性增大,淬火開裂傾向也增大。由於碳化物的溶解,奧氏體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後殘餘奧氏體量增多,鋼的硬度和耐磨性降低。高於Ac1點30—50℃的目的和亞共析鋼類似,是為了保證工件內各部分溫度均高於Ac1。
熱處理淬火工藝類型有哪些?
(1)液淬火
榴莲视频APP在线观看機電單液淬火是將奧氏體工件迅速浸入某一種淬火介質,一直冷到室溫的淬火操作方法。單液淬火冷卻介質的選擇依據是:工件在該介質中的冷卻速度必須大於此工件鋼種的臨界冷卻速度,並應保證工件不會淬裂。單液淬火介質有水、鹽水、堿水、油以及一些專門配製的水基淬火劑等。
(2)雙液淬火
為了克服單液淬火的缺點,使工件的淬火冷卻盡可能接近理想情況,可以將兩種冷卻能力不同的介質配合起來使用,即將加熱後的工件先淬入第一種冷卻能力大的介質中,待其冷至稍高於Ms溫度(約300℃),然後立即轉入第二種冷卻能力較小的介質中冷至室溫,這種淬火冷卻方法稱為雙液淬火。
榴莲视频APP在线观看機電對於有些工件,為了進一步減慢Ms以下的冷速,也可采用水淬空冷或油淬空冷的方法,空氣也可作為冷卻介質來對待。
(3)分級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
這種冷卻方法的特點是先將工件浸入溫度略高於Ms的浴槽,在浴槽中保溫至工件表麵與中心均冷至浴槽的溫度,然後取出空冷。浴槽溫度一般為Ms+(10~20)℃。浴槽中介質的成分采用硝鹽浴、堿浴、中性鹽浴。
(4)預冷淬火
淬火加熱後,工件並不立即浸入冷卻介質中,而是在空氣中先進行短時間的冷卻,待工件降至一定溫度時,再浸入冷卻介質,這種淬火方法稱為預冷淬火或延遲淬火。
預冷淬火的關鍵是控製好預冷時間,預冷時間短則差;時間長則有可能使工件淬火硬度降低(發生非馬氏體轉變)。由於工件的材料各異,形狀尺寸千差萬別,同時還受出爐溫度和環境溫度的影響,故很難對預冷時間進行準確的計算,主要靠操作者的技術和經驗來掌握。
(5)局部淬火
有的工件隻要某個局部硬度較高,其他部位無硬度要求或要求硬度較低。這一種情況一般可采用局部淬火法,即隻對工件上某個局部進行淬火的方法。局部淬火的主要形式有兩種,局部加熱局部冷卻法和整體加熱局部冷卻法。前者主要適用於鹽浴爐加熱時的工件,後者箱式爐、鹽浴爐均可采用。
(6)冷處理
冷處理就是將淬火鋼繼續冷卻到室溫以下某一溫度,使在室溫尚未轉變的殘餘奧氏體繼續轉變為馬氏體的一種淬火後操作。
對於一些尺寸穩定性高求很高的零件,必須把淬火組織的殘餘奧氏體減少到低溫度,使用過程中不致因形狀和尺寸變化超出精度要求而失效。冷處理的目的就在於此。冷處理溫度主要根據鋼的Ms點,同時結合零件的技術要求及工藝設備條件等因素確定。冷處理操作必須在淬火工件冷到室溫後立即進行,否則會影響其效果。中小件冷處理一般保溫1~3h,處理後應在空氣中緩慢升溫。當工件升到室溫後立即回火,這樣能有效地避免工件開裂。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表麵淬火熱處理介紹及相關的熱處理淬火工藝的類型的不同,大家想要了解淬火工藝,一定要先了解這些原理基礎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