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頻淬火工作是什麽原理呢,這個是一個非常技術的問題,這個製作工藝通常會在製作鋼材或者金屬配件可以用到,淬火是利用高壓電流經過金屬表麵產生熱能,從而達到加熱的作用,接下來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關於高頻淬火製作原理。
高頻淬火工作的原理:
利用電流的集膚效應,在零件表麵形成電流進而加熱工件,實現心部和表麵不同的熱處理狀態;
其中根據電流頻率的不同分為工頻、中頻和高頻。分別針對不同的淬硬深度和工件大小。
高頻(10KHZ以上)加熱的深度為0.5-2.5mm, 一般用於中小型零件的加熱,如小模數齒輪及中小軸類零件等。
中頻(1~10KHZ)加熱深度為2-10mm,一般用於直徑大的軸類和大中模數的齒輪加熱。
工頻(50HZ)加熱淬硬層深度為10-20mm,一般用於較大尺寸零件的透熱,大直徑零件(直徑Ø300mm以上,如軋輥等)的表麵淬火。
將金屬工件加熱到某一適當溫度並保持一段時間,隨即浸入淬冷介質中快速冷卻的金屬熱處理工藝。常用的淬冷介質有鹽水、水、礦物油、空氣等。淬火可以提高金屬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因而廣泛用於各種工、模、量具及要求表麵耐磨的零件(如齒輪、軋輥、滲碳零件等)。通過淬火與不同溫度的回火配合,優造節能可以大幅度提高金屬的強度、韌性及疲勞強度,並可獲得這些性能之間的配合(綜合機械性能)以滿足不同的使用要求。另外淬火還可使一些特殊性能的鋼獲得一定的物理化學性能,如淬火使永磁鋼增強其鐵磁性、不鏽鋼提高其耐蝕性等。淬火工藝主要用於鋼件。常用的鋼在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時,原有在室溫下的組織將全部或大部轉變為奧氏體。隨後將鋼浸入水或油中快速冷卻,奧氏體即轉變為馬氏體。與鋼中其他組織相比,馬氏體硬度最高。鋼淬火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它的組織全部或大部轉變為馬氏體,獲得高硬度,然後在適當溫度下回火,使工件具有預期的性能。淬火時的快速冷卻會使工件內部產生內應力,當其大到一定程度時工件便會發生扭曲變形甚至開裂。為此必須選擇合適的冷卻方法。優造節能根據冷卻方法,淬火工藝分為單液淬火、雙介質淬火、馬氏體分級淬火和貝氏體等溫淬火4類。
淬火效果的重要因素,淬火工件硬度要求和檢測方法:
淬火工件的硬度影響了淬火的效果。淬火工件一般采用洛氏硬度計,測試HRC硬度。淬火的薄硬鋼板和表麵淬火工件可測試HRA的硬度。厚度小於0.8mm的淬火鋼板、淺層表麵淬火工件和直徑小於5mm的淬火鋼棒,可改用表麵洛氏硬度計,測試HRN硬度
使用高頻淬火很多金屬配件等,目前在很多工廠以及施工人員或者施工團隊會使用這一技術,不過淬火也有缺點,就是因為溫度太高降溫還要采取一些技術手段。 |